爱游戏体育-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十周年,剑指未来,与联赛共同成长
2023年盛夏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十周年里程碑,这项创办于2013年的全国性大众击剑赛事,从最初仅千余人参与的“小众项目”,发展到如今横跨全国多座城市、年均参赛人数近三万的大型赛事体系,不仅成为中国击剑运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,更见证了无数普通人的梦想与坚持。
十年来,联赛不仅塑造了一批优秀的击剑人才,更构建起一个属于中国击剑爱好者的精神家园,许多人与联赛共同成长——他们中有人从青涩少年成长为专业运动员,有人从业余爱好者转型为俱乐部教练,还有人因赛事与击剑结缘,最终将这项运动融入自己的事业与生活。
缘起:从无到有,搭建大众击剑的舞台
2013年,中国击剑运动正处于一个关键节点,伦敦奥运会上,中国击剑队收获两枚金牌,创造了境外参赛的最佳战绩,专业层面的成功却并未带动大众击剑的蓬勃发展,当时,全国范围内的击剑俱乐部不足百家,大众赛事稀缺,许多爱好者苦于没有展示技艺的平台。
首届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,赛事创始人之一、现任中国击剑协会竞赛委员会副主任的张伟回忆道:“我爱游戏体育们最初的想法很简单——给广大击剑爱好者一个以剑会友的机会,没想到第一届就吸引了来自全国12个省市、47家俱乐部的1200多名选手参赛,远远超出了预期。”
十年来,联赛规模持续扩大,赛事设置了花剑、重剑、佩剑三个剑种,覆盖U8、U10、U12、U14、U16、17+等多个年龄组别,并创新性地增设了老将组和亲子组,真正实现了“全民参与”,联赛每年设立五至六站分站赛和一站总决赛,足迹遍布海口、昆山、南昌、唐山等多个城市。
成长:联赛与选手的双向奔赴
联赛的十年,也是无数击剑爱好者成长的十年。
27岁的李俊扬如今是上海某击剑俱乐部的教练,2013年,17岁的他第一次参加俱乐部联赛时,还只是一名刚刚练习击剑两年的高中生。“当时我连省队都没进过,以为这辈子和竞技体育无缘了,没想到联赛给了我继续击剑的理由。”李俊扬回忆道,在接下来的五年里,他参加了每一站联赛,从最初的“一轮游”到最终获得U19组佩剑个人亚军,联赛见证了他的蜕变。
“没有联赛,我可能早就放弃击剑了。”李俊扬说,“是这场比赛让我意识到,即使成不了专业运动员,我仍然可以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快乐。”
像李俊扬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,十年来,联赛累计参赛人次超过20万,其中不乏后来进入省队、国家队的优秀选手,现役国家重剑队队员许诺就是在15岁时首次参加俱乐部联赛并一举夺得U16组冠军,由此开启了职业生涯。
“俱乐部联赛是我们挖掘人才的重要平台。”中国击剑协会青训总监王晓表示,“许多偏远地区的孩子没有机会进入专业体校,但通过这个平台,他们展示了天赋,获得了进入更高层次队伍的机会。”

创新:赛事变革与科技赋能
联赛的十年发展史,也是一部创新史。
2015年,联赛首次引入国际剑联认可的电子裁判系统,大大提高了判罚的准确性;2017年,赛事开始实行线上报名和实时成绩查询系统,简化了参赛流程;2019年,联赛推出“剑手认证”计划,为参赛选手建立技术档案,跟踪长期发展。
最令人瞩目的创新发生在2020年,面对疫情挑战,联赛组委会迅速调整策略,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创新性地采用了分时段、分区域、限流量的举办方式,成为国内最早恢复的大型体育赛事之一,同年,联赛还推出了线上击剑挑战赛,通过视频投稿和网络直播的形式,让无法亲临现场的选手也能参与其中。
“这十年,我们不断尝试将新技术、新理念融入赛事中。”联赛技术总监陈敏表示,“从最初的纸质记分到现在的实时数据系统,从单一赛事到如今配套举办的教练员培训、器材展览、文化讲座等系列活动,联赛早已超越了一场普通体育比赛的范畴。”
生态:带动产业链全面发展
联赛的蓬勃发展,带动了中国击剑产业的整体升级。
据中国击剑协会统计,过去十年间,全国击剑俱乐部数量从不足100家增长到超过800家,从业人员从约1000人增加到近万人,击剑相关产品的年销售额从2013年的5000万元人民币增长到2022年的超5亿元。
北京某击剑器材经销商刘强见证了这种变化:“十年前,我们的客户主要是专业队和少数高端俱乐部,业余爱好者成为消费主力,家长愿意为孩子购买专业的击剑装备,这是市场成熟的标志。”
联赛还催生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,每站比赛期间,举办地酒店、餐饮、旅游业的收入平均增长30%以上,2022年海口总决赛期间,赛事直接带动当地消费超过2000万元。
故事:那些与联赛共同成长的人
联赛十年,最动人的是那些普通人的故事。
46岁的张敏是联赛老将组的常客,作为一名银行职员,她在32岁时偶然接触击剑,从此爱上这项运动。“很多人觉得击剑是年轻人的运动,但联赛告诉我们,年龄不是问题。”张敏说,“我在比赛中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剑友,我们不仅交流技术,也分享生活,击剑让我的中年生活有了全新的意义。”
10岁的小选手林天佑则代表了新一代击剑人的梦想,从6岁开始参加联赛U8组比赛,如今他已经获得了三枚个人奖牌。“我的梦想是有一天能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。”林天佑擦拭着手中的剑,眼神坚定。
联赛背后还有一群默默付出的人,62岁的裁判长王建国已经执裁了全部十届联赛。“我看着一批批孩子从这里起步,有的拿了全国冠军,有的出国深造,有的成了教练,每当他们在赛场上向我致意时,我都感到无比欣慰。”
新起点,新征程
站在十周年的新起点上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正谋划着下一个十年。

据联赛组委会透露,未来将进一步完善赛事体系,增设更多基层选拔赛;加强国际交流,邀请国外俱乐部参赛;推动击剑进校园计划,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并参与这项运动;开发击剑文化衍生品,拓展项目影响力。
“联赛的未来不仅在于培养更多优秀选手,更在于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击剑生态系统。”中国击剑协会主席王海滨表示,“我们希望击剑不再被视为‘贵族运动’,而是成为普通人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。”
十年磨一剑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用十年时间,书写了一段从无到有、从有到优的成长故事,这项赛事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轨迹,也改变了中国击剑运动的发展路径,下一个十年,联赛将继续与热爱击剑的人们共同成长,一起剑指未来。
评论留言